看到餐后血糖波动很慌?糖友控糖先学会吃饭

来源: 新闻资讯2024-04-24 16:04:44(点击 35 次)

     当看到吃饭这两个字的时候,也许有人会笑,吃饭谁不会啊,这有什么难的?其实,糖友饮食中的学问很大,正糖名家就来跟您好好说说。

1、管住嘴,果断向香、甜食物说“不”
     得了糖尿病,糖友首先需要克制的食品是油和糖,但烹调食物的时候,使用它们能使食物香甜可人,令许多糖友对它们欲罢不能。目前市面上有售无油调味品,它的热量低至普通调和油的一半,还有一些不升高血糖的合成甜味剂。

如果实在无法做到不吃香甜的食物,希望糖友在每日的饮食生活中、在烹饪上多花心思,适量减少油和糖的使用,多食用一些低热量、有利于血糖控制的食品。

     一部分糖友很喜欢吃甜食,在得了糖尿病之后,“甜”的限制会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。当您实在抵挡不住甜食的诱惑,管不住嘴,一定要食用甜食的时候,正糖名家建议您慢慢吃、专心吃。因为点心及零食吃得越快,血糖上升得就越快,热量就越无法消耗,容易停留在体内转变成脂肪。

2、为了健康,该剩饭就剩饭

     一直以来,中国的传统观念告诉我们,要珍惜每一粒粮食,大家都知道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含义。所以,很多老年人不能容忍剩饭剩菜。如果见到剩饭菜被扔掉,会觉得浪费可惜,经常自己会吃掉这些剩饭剩菜。

     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。一个人几十年下来的饮食喜好,要想在一夜之间改变实属不易,年纪越大越是如此。对糖友而言,一定不要因为怕剩饭剩菜,而将过多的饭菜一扫而光。

     糖友要知道为了自己的长期健康和血糖的控制,对于剩饭剩菜无需顾忌,当剩则剩。在家里吃饭时,可以按照限制的热量为自己专门盛出一份菜来,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。

3、饥饿感并非那么难以忍受

     饥饿感,几乎是所有的糖友在进行饮食疗法时,都会遇到的一个最大障碍。糖友得病之前通常吃的量比较多,也相对油腻,如果一下子被限制进食量,很多糖友会感到不适应,总觉得没吃饱。另外,当糖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时候,也会产生饥饿感。

     每当感到饥饿的时候,很多糖友会因为吃不饱而感到万分沮丧。其实,饥饿感并不会伴随您的一生。调整每餐的进食量,只要坚持下去,您的胃肠道就会做出调整,逐步适应糖尿病的食量,并能保持血糖的稳定。

     在限定的热量范围内,您也可以让自己吃得饱、吃得好的。在食材的选择上多花些时间,在调味方法上下点功夫,在烹饪技术上做些提高。这样,当您享受美味之后,多少能够实现饱食的满足感。

4、获得饱食感,方法很简单

     (1)增加主食的“量”:主食如果是米饭的话,有些糖友可能会在视觉上觉得饭量不足,但是如果煮成稀饭,主观上就会感觉饭量增大了不少,可以取得满足感。

     《中国糖尿病指南》中建议,糖友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要达到10-14 g/1000kcal——多吃膳食纤维对2型糖尿病有益。正糖名家有根据糖友需求推出全营养套装,产品包含:复合营养多纤粉、复合营养多纤酥、复合营养米、参花玉叶黑茶固体饮料,帮助糖友补充吸收膳食纤维。

     (2)多食用低热量食品:海藻类、香菇、蘑菇、蔬菜等食物,热量低,吃多了又可以填饱肚子,进餐时不妨多吃一些。

     (3)食用能延长用餐时间的食物:如果食物人口即化,容易咀嚼吞咽,进餐时间短,会让人有种吃得少的感觉。如果煮一些禁得起嚼的食物,可以延长进餐时间,反复咀嚼可以刺激饱食中枢,让人产生饱食感。

     (4)增加餐盘的数量,采用小碟分装:同样分量的食物,盛盘时使用6个小碟和2个大碟,前者可以让人产生食物丰盛的感觉,桌上的餐碟数量,也会让糖友觉得吃的不少。

5、晚餐七分饱,要适当、适量

     现代生活节奏加快,很多人因为忙于上班,经常是早餐随便打发,午餐点个外卖,晚餐吃得丰盛。但晚餐长期吃得过饱,血糖和血中氨基酸及脂肪酸的浓度就会增高,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,往往造成胰岛细胞提前衰竭,进而发生糖尿病。同时,晚上一般大家的活动量少,热能消耗低,多余的能量大量合成脂肪,逐渐使人发胖。

     那么,晚餐究竟应该怎么吃才合理、科学呢?一量要适中,不能豪饮贪吃,要适可而止。二要细嚼慢咽,以帮助消化。三食物蔬菜以清淡为主,荤素搭配,切忌大鱼大肉。尤其是老年人,对煎炸咸甜食品要少吃。晚睡的人如果感到饥饿可在上床前喝一小杯牛奶,吃两三块饼干,或饮一小碗豆浆,不要进食大量食物,否则会影响睡眠。


Warning: error_log(/www/wwwroot/www.zetanmijia.cn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#log/log-0922.txt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Permission denied in /www/wwwroot/www.zetanmijia.cn/wp-content/plugins/spider-analyser/spider.class.php on line 2830